戏曲与歌曲“联姻”好

2020-06-27 16:34来源:京剧艺术网阅读量:5638


戏剧与歌曲同为文艺作品范畴,但它们的个性导致二者不能划等号,约等于号也不能划。

 
    戏剧与歌曲同为文艺作品范畴,但它们的个性导致二者不能划等号,约等于号也不能划。虽说如此,二者之间跨一步融合一下,倒是挺不错的。比如京剧是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剧目,一些青年人觉得它古老而不去接近,而喜欢歌曲的人却比京剧爱好者多,不少企业、学校都成立了合唱团,也有不错的独唱歌手。卡拉OK厅前些年一直很火,不仅吸引了青年、中年人,连大妈级的均常去唱两口儿。京剧人看到这一点,脑子一转,便把歌曲的旋律有的放矢地融合进作品中,吸引了不少喜爱歌曲的人。
    这种有益的尝试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京剧现代戏中,而且一大部分在幕前曲中奏响。《红灯记》以《大刀进行曲》开场,“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”,全曲奏完,一下子把观众带去抗日岁月,又与结尾时刀劈鸠山的情节相呼应,战士们又在此曲中舞蹈,欢庆胜利。《智取威虎山》幕前曲是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》,“向前,向前,向前,我们的队伍向太阳”与剧中小常宝、杨子荣的唱段,“只盼着深山出太阳”,“翻身做主人,深山见太阳”,前后联系。这支进行曲雄壮有力,气势磅礴,令人振奋。《沙家浜》幕前曲曾用过《新四军军歌》,后改用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,这与前述的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阅兵时反复奏响,听众十分熟悉。《奇袭白虎团》开场前奏出《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》,“雄赳赳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”,第一场严伟才的唱段最后一句“打败美帝野心狼”就用的是歌曲的旋律,戏迷也觉得很适宜。中朝军民联欢时,还引用了朝鲜民族音乐的片段,出现了不多见的四三拍圆舞曲旋律。《平原作战》选用了《黄河大合唱》中《保卫黄河》的曲子,“风在吼,马在叫,黄河在咆哮”,表达了对日寇的强烈义愤。《红色娘子军》将同名电影的主题歌拿来,听来亲切,引发回响。《磐石湾》用的是渔歌旋律,将人带入沿海渔村。
    引观众进入沂蒙山区的则是《红云岗》,以“沂蒙山小调”贯穿剧中,英嫂的核心唱段“熬鸡汤”中,不仅能听到四三拍的旋律,而且还在最后一句“迎来新中国遍地春光”时借用了美声唱法,引人击掌叫绝。这段唱是在原《红嫂》加工基础上,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谱写的,既有京剧味儿,又具时尚音乐特色。王蓉蓉主演的《黄荆树》,歌颂了山区民办教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的先进事迹,将当地民歌“月亮粑粑”引至剧中,反响很好。她的《党的女儿》剧中所唱“小小杜鹃花”更是让人爱听,每当这首民歌唱起时,总是掌声雷动,谢幕返场时,观众还要求再唱一曲。
    此外,在革命战争题材剧中,表现英雄就义情节,《国际歌》的旋律必不可少,如《红灯记》“刑场斗争”一场,观众自发合着旋律击掌,表达对英雄的崇敬。《沙家浜》《节振国》《海港》等剧中,在适当的情节,将《东方红》《国际歌》的旋律适时加入,也丰富了剧情,引发联想。《杜鹃山》的赣南风情音乐亦给人带来乡间泥土的香风。由此,不一而足,可能挂一漏万。
    其实,京剧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,《小放牛》唱的就是河北民间小调,《小上坟》的唱也从民间而来,孙毓敏老师加工棒打薄情郎大段唱腔时,将美声花腔女高音唱法用于最后,痛快淋漓表达了金玉奴此时的心情。因此在现代戏集中创作时,很多红色经典歌曲之旋律就出现在剧中,最近的是《西安事变》《延安往事》分别融入了东北、西北民歌。
    根据现代京剧改编的芭蕾舞剧《白毛女》《红色娘子军》《沂蒙颂》及《草原儿女》,均有不少民歌融入,尤其是《白毛女》,朱逢博的演唱传播全国,百听不厌。想必也借鉴了京剧的手法。
    拉杂一番,归根结底说的是古老的戏曲适当出新,才能更好的吸引青年人。
 
作者:刘杰 
标签: 京剧 歌曲 刘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