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京剧院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演出活动圆满收官

2020-10-22 20:29来源:北京京剧院阅读量:8549


 
      北京京剧院举全院之力,于10月13日-17日,在长安大戏院,为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(简称“纪张”),隆重推出五台张派经典大戏《状元媒》《诗文会》《彩楼记》《秦香莲》《西厢记》和10月18日一台“京剧张派演唱会” 圆满闭幕 ,再次令戏迷观众集中欣赏到了京剧张派艺术的魅力,共同缅怀张君秋先生为中国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,所作出永世流芳的丰功伟绩。
    
(1920--1997)
 
      张君秋先生诞生于1920年10月14日,在他77年的艺术生涯中,呕心呖血地将毕生精力,献给了继承与发展京剧艺术的事业中,开创出继梅、尚、程、荀四大流派后,又一座中国京剧旦角艺术绚丽多彩的丰碑。
      张君秋先生所创的“张派” 声腔,被当代人评为 集四大名旦之博彩大成:似梅的华丽,似尚的刚劲,似程的轻柔,似荀的婉转。据说徐兰沅先生曾曰:“张君秋一旦形成张派,京剧旦角今后就没腔了。”此评价实在精准高深。
张君秋饰柴郡主
 
      张君秋先生所演、所创的戏,代表剧目《秦香莲》、《望江亭》、《诗文会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春秋配》及主席诗词《娄山关》等等,均成为中国京剧艺术的经典,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,深受京剧界演员和广大戏迷票友们的喜爱,争相学演传唱,赞美非常,经久不衰。
      张君秋先生还是杰出的戏曲教育家,海内外弟子桃李满天下,多为京剧界各院团出类拔萃的挑班主角,使张派艺术成为当代京剧旦行最有影响、传播最广的流派。
      北京京剧院举办的这台“纪张” 演出,再次显示出该院的整体艺术实力,继承张派及各流派人才济济,在新时代仍能保持繁茂长青,令人可喜可贺!其中,90后优秀青年演员、张派再传弟子王茜(名家王蓉蓉弟子),领衔首演了久违舞台的《彩楼记》(饰刘翠屏),获得业内同行和观众的赞许好评。
 
(王茜演《彩楼记剧照》)
 
      笔者请王茜谈其感受。她说:自己能参加纪念师爷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演出,十分难得,格外兴奋。自幼受家中票友爷爷的影响,在电视上看了一出张君秋先生演的《西厢记》,从此就迷上了张派艺术,立志要成为能唱好张派的京剧演员。在诸多老师的栽培下,经过不断的努力,终于梦想成真。如今真正走在求索张派艺术的道路上,却越来越觉得张派艺术是那样的神秘,无比的深奥。自已有时后悔晚生了些年,如象师父们那样,能亲眼见到并得到张君秋先生的真传多好,我就想问问先生,您是怎么创新出这么好听的唱腔,为什么在戏中这样处理,又是怎么才能演唱出来?诸如这些问题,自己始终在思考着。
      王茜表示:作为青年京剧演员,今后只有多学、苦练,不断在舞台上磨炼,才能对得起观众,不枉“张派”演员的声誉,也希望广大戏迷票友观众老师们给予多多指教。
笔者又采访了担任《彩楼记》伴奏的主弦,优秀青年京琴师裘新(燕守平先生弟子),请他向京剧琴票戏友,谈谈伴奏旦行流派和张派唱腔艺术的特色。
(裘新照片)
 
      裘新介绍道:梅派唱腔伴奏要求演奏的声色要浑厚、扎实,不飘不燥,节奏平稳;尚派伴奏要干脆、挺拔、率直;程派伴奏需外柔内刚、节奏沉稳、要求幽咽婉转、若断若续;荀派多为扮演青春少女,伴奏特点是活泼、俏皮,较多运用抹音、滑音,伴奏技巧颇显夸张。
      张派伴奏最大特点是作用于唱腔的顺畅过渡。其音高、速度、音色、力度,无一不与唱腔的句式结构和人物特有的情感紧密、有生相联。以上仅供喜爱京胡的戏迷琴师朋友,在伴奏实践中不断体验积累经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10月18日晚,北京京剧院以一台流派纷呈的京剧演唱会,唱响长安大戏院。以此来告慰张君秋先生的在天之灵,向广大支持弘扬国粹京剧、喜爱张派艺术的戏迷观众,交出了一张合格的试卷!
 
 
作者:廖振刚 2020年10月19日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