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少春评《八一风暴》
2020-07-31 16:15来源:京剧艺术网阅读量:7114
一个表演现代剧的京剧演员要根据剧本所提出的要求,安排许多切合人物、切合情景的形体动作。
一个表演现代剧的京剧演员要根据剧本所提出的要求,安排许多切合人物、切合情景的形体动作。它们不仅应该让人感到顺溜、熨贴,并且要在动作中闪烁出京剧表演艺术那种醇厚的魅力。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。因为现代戏中的人物无论是正面、反面,男女、老少,绝大多数人物是身着制服、军装或现代便服。即使少数人是长袍、马褂,也与宽袍长袖的传统京剧服装有很大距离,这样现代生活的人物就决定了他们的扮相,并使与传统扮相有紧密联系的正冠、理髯、踢袍、甩袖等程式动作失去用武之地。另方面现代戏中的人物思想情感和传统剧目中的人物思想情感,不仅因时代前进而有了显著的不同,而且现代戏在刻画人物思想感情方面,又往往提出更严肃、更真实、更细致、更复杂的要求。这样,在通过形体动作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时,就不宜于在老戏中寻求和搬用现成的程式。就在这种老一套动作程式既不易用上又不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,如何处理创造角色的形体动作问题,的的确确是一个难题。
《八一风暴》中的人物:无论是内心毒辣阴险、外表稳重斯文的戴景臣,表面激烈真挚、实质丑恶卑污的陈佑民,勇敢坚强、具有战斗英雄风度的罗林……他们的扮相都与传统剧目中的形象相距很远,而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复杂程度更是老戏中没有或罕见的,但演员同志们却通过一系列的形体动作,把他们的内心世界、性格特点真切而深刻地揭示出来。这绝不是在老戏程式中生搬硬借所能取得的成绩,而是经过了六年的工夫,把一些生活动作给京剧艺术化了,把一些传统程式动作现代生活化了,才能做到内外形神达到和谐统一。(1963年6月20日,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礼堂观看了张家口京剧团演出的京剧《八一风暴》照片)
传统程式动作生活化和现代生活动作京剧艺术化,往往会密切到很难分割的程度。上面所举的例子,不过为了分别开来便于说明问题而已。在更多的场合下,两方面往往同时进行,分头并进,巧妙而深入地交织到一个动作之内。缺少了前者,往往会使现代生活动作失去了广泛借鉴传统程式的机会,而使京剧现代戏不能充分地利用遗产。忽视了后者,又将使表演艺术只局限在旧程式里拆东补西,而使京剧不能更真、更美、更动人地表现现实生活。二者缺一都将不利于现代戏表演艺术的推陈出新。( 节目 163年张家口市京剧团首演京剧《八一风暴》
动作上的这“两化”与利用行当和突破行当有密切的联系,现代生活动作京剧艺术化的本身,就要求演员接触与处理本行当过去所没有涉及的程式,这就要突破行当。但在“化”的过程中,演员总会根据本行当表演的特点来对生活动作进行艺术加工,这又是利用行当。程式动作生活化的过程也是这样,演员根据本行当的程式来设计动作,是利用行当,而吸取其他行当动作以及生活化的本身,又是突破行当。几乎可以认为,每一个现代戏的角色,都有利用行当和突破行当的两个方面,只不过有的偏重于利用,有的着重于突破而已。利用行当和突破行当,都要求首先明确一点:即不是从行当应工出发,而是从角色、从人物出发,假如演员在接受现代戏的表演任务时,被按行应工的思想所束缚,而忽视了这个人物本身的多方面情况,则往往会削足适履,使许多可能“化”出来的动作,淹没于不自觉之中。
利用行当和突破行当,实质上是一个深刻理解和掌握成法而又不拘泥于成法的辩证关系,只有把行当的程式和神髓理解深透了,了解到它的艺术功能和力量局限,明白了它的可用之处和不可用之处,才能运用得自然,才能使动作安的恰当,化得熨贴。对行当的理解和掌握不深透,不仅不能熟练地利用,而且也不能合乎表演规律的“化”,当然就谈不到成功的突破了。拘泥于行当,就会被传统程式束缚着创造的才思,得不到应有的成就。
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扮相。对现代戏角色来说,扮相对动作的影响是两方面的。一方面它使许多传统程式动作不能勉强搬用,因而促使演员去“化”去创造;另一方面恰当的扮相又会为“化”和创造提出有利的条件。正由于扮相抓对了,所以动作就有力了,人物也就容易“立”起来,能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。上面仅就动作、行当、扮相以及三者间的关系谈了一些自己的感想,并试举了《八一风暴》的成功之处做了例证,一隅之见,极不成熟,还希望有兴趣的同志和同行给以指正。
(原载《人民日报》1963年12月1日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