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杰|刘嵩昆 一位不可多得的超级戏迷
2025-05-17 19:17来源:京剧艺术网阅读量:111
2025-05-17 19:17来源:京剧艺术网阅读量:111
戏迷者,多是爱听、爱看,高兴了刷两把刷子,写个小文,发个帖子,侃上一段,有褒有贬,当成一乐。我认识这位戏迷,可不一般,他能收藏民国以来的无数戏单,更能著书立说,他乃刘嵩昆也。
我在戏园子里认识他时,他刚退休,个头不高,人很精明和善,眼睛不大,走路快捷,聊起戏来,满腹全是京剧。昆曲,我请教他几次,有问必答,直至问者明白为止,这样的戏迷必交!
后来,我与刘先生均加入了宣武区作家协会,又经常在胡芝风、陈牧夫妇办的中国演员报发表文章,知晓他是全国政协京昆组成员,在工厂也是业余京剧队一员,一生爱好戏曲,爱到收藏戏单儿和著书。
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和纪念老艺术家诞辰大型演出时,这老兄骑上一辆除了铃不响别的地方哪儿都响的自行车,绕着北京那些戏园子买戏单儿,把听戏放到耳根子后头,转的差不多了,再一头扎进剧场看戏,如果不这样地如徐策般地跑城,戏单儿是拿不到那么多的。我应邀到他家去参观那复式住宅的小楼上,满满的全是京昆书籍、戏单儿,最珍贵的是民国至解放初期的,绝大多数我都没见过。
刘先生写了不少京昆方面的书,最让人喜欢的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四九城寻觅健在的京昆老艺术家,访问他们的后人与交往较多的朋友,终于编写出一本京昆名人及后代的资料书籍,由外地一家出版社出版,头一篇即谭门七代,那时谭正岩刚入梨园,后边还写了某门几代的近百号人物,我看了校对时的样本,真是大全书,写演员生平、演出剧目、获奖情况,涉及的老演员最少均是两代以上,有不少是外地院团的人,可见他查阅了多少资料,访问了多少人次。由于当时出版社赠给他的书很少,他答应我将来全国政协京昆室,还要印这本书即送我,可惜没能实现。
这书在梨园行内反响很大,有些名家后人说,我自己全不大清楚祖上的事,让刘先生给说清楚了。这真有点京剧《荀灌娘》中“兄妹习箭”一折里,荀常找妹妹问祖上之事的情节。不少专家、作家感到这太不容易了,要费多大精力才能编撰出来呀!况且不是真懂戏,真爱戏的人也绝对办不了这样的大事、好事。
后来刘嵩昆先生又写上了一系列有关京剧史料的人,如《北京西城梨园史料》(上下片)主要写原宣武区戏窝子的名人轶事,还有写老北京戏园子等书,让读者喜爱。
不幸的是,刘先生患上了哮喘病,久治不愈,在一次于长安大戏院看戏后回家途中犯病去世,享年79岁。如果老天再给他五年、八年,他还会有新作问世。
有幸的是,他在病中写的几本京剧史料书,在他离世后出版了,虽然他没有看到,但是戏迷、读者看到了。
我失去了一位挚友、老兄,悲痛之余的感叹是,这样的爱戏、懂戏,身在梨园行之外却为京昆艺术倾情奉献的超级戏迷,恐怕不会再现了,如果还有,那就太好了。